一、学院概览:深耕装备制造领域,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2008年,其前身为2001年兴达集团与长春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二级校的光电与机电工程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重点发展产业升级战略,构建了"机械装备-光电信息-智能控制"三位一体的学科生态。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泉州紧缺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等4个专业,形成"理工交融、产教协同"的办学格局。
二、办学定位:党建引领发展,强化三全育人
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终身发展"三维育人体系。
1.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实施"3+0.5+0.5"和“3+1”双导师制,与福-厦-莆-漳-泉区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定制班,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学科交叉创新:依托福建省机械工程应用型学科、光学工程重点学科、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性专业群、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等多项建设项目,建立面向区域的智能制造技术攻关平台,强化学科建设。
3.服务区域发展:学院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派遣省市级特派员,形成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发那科、ABB、三菱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和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九牧集团、雪人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名师讲师团,开展技能培训,致力于服务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
三、师资队伍:引育并举,打造"双师双能"高地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0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40人,形成"领军人才-骨干教师-青年才俊"梯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做出重要贡献。柔性引进福建省闽江学者2人、泉州市桐江学者1人;实施"星光工程",培养省级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泉州市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1人,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26人次;引入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进校园,开展校企共建课程、讲座、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四、人才培养:深耕"三实"育人模式,产出标志性成果
近三年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20余项赛事,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7项。
五、科研教研:高能级平台集群赋能,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矩阵
学院拥有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实验教学平台、泉州市产业实训基地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平台,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学院还获批了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个,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等优质教学资源。
六、学生工作:筑牢育人厚基,深耕学子沃田
学院以“12345”三全育人体系为依托,围绕“思想铸魂、文化涵育、双创赋能、素质拓展、安全护航”五大维度,打造“缘聚光电”育人品牌。通过构建“星星之火”辅导员工作室(思想引领主阵地)、“学思践悟”党建育人工作室(党团共建枢纽)、创新创业协会(实践孵化平台)三大载体,形成“品牌活动-平台支撑-成果输出”育人闭环。历年来,多名学生荣获校、市、省、国家多项荣誉,2019年获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石狮市五四红旗团委,2022年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并在第十六届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评优秀组织奖等多项集体荣誉,实现“专业特色鲜明、师生口碑过硬”的品牌建设目标。近五年累计培养输送智能制造领域人才15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3%,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5%。
未来,学院锚定智能制造新赛道,着眼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方向,打造东南沿海智能装备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坚实支撑!